2008年1月5日星期六

《集结号》观后感

冯导的《夜宴》让我大失所望,那天走出影院的时候,有没有必要看他的下一部作品对我来说成为了十分艰难的选择。经过对《集结号》的剧情简介慎重地研究后,我断定冯导这次至少知道自己在导什么,另外考虑到国产战争片一直以来坚持走在变态主义的道路上,所以我开始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

《集结号》丝毫没有让我失望,强烈推荐观看。

此片对战争真实度和残酷性的刻画与《拯救大兵瑞恩》或《太极旗飘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给我极大的震撼。在我印象中,这好像是第一部真实反映出解放军中枪子儿后,也会和敌人一样血肉横飞,肝脑涂地,鬼哭狼嚎,而不是屁事没有,甚至连血还没见到,就先大喊一声同志们,为了什么什么,冲啊。然后以一个健康的姿势缓缓倒下,身后的红旗依旧迎烟飘扬。同国异党间真实残酷的战争场面几次让我险些落泪,回家路上,我苦笑着和老妹开玩笑说没准哪天我俩就在战场上巧遇了,但不巧的是,因意识形态的不同,咱俩分别在敌我两个阵营,我是士兵拿着枪,你是女孩就当卫生员背着急救包吧,我被你们这边的人开枪摞倒,你就在我旁边还不能给我治,只能看着我死,否则就是叛徒。

本片另外一个可贵处是对英雄刻画很真切不造作,此片的英雄不是一个无坚不摧,令人崇拜的大帅哥。他只是 一个战场上的幸存者,一个普通而勇敢的汉子, 默默为他的兄弟们追寻活着的价值和牺牲的意义。

最后再聊聊此片音乐,没办法,职业病。此片音乐不俗,作曲手法与技巧以及对影片情绪的把握出类拔萃,在此向该片曲作者王黎光先生致敬。但我有几点不同看法

一,我更希望在此片中听到一段鲜明的主题旋律,在适合的场景,以不同的编配出现。比如,在残酷的战争场面进行尾声时,用大型的管弦乐来表现这段旋律;在表现谷子地内心的孤独时,用一把小号来独奏这段旋律。我个人认为剧情紧凑,故事性强的影片更需要主题旋律,反之,较抽象,表现主义色彩更浓的电影便无所谓主题旋律了。《辛德勒的名单》《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这些电影的主题旋律都很成功。

二 在独奏乐器的选择上,如果我没听错,王黎光先生使用了口琴。若我便会选择小号,口琴虽然柔美,忧郁,孤独与即将来临的战火硝烟形成反差,不失为绝妙选择。但小号似乎能带来新一层意义,让影片中未被吹响的集结号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吧。虽然小号嘹亮的音色,会破坏柔美的感觉,但演奏者如果技巧得当,再加上后期处理,足可以表现出忧郁与孤独。代替柔美的是沧桑与深沉。

三 音乐在情感的起伏和动态范围上或许可以再加强些。有几处的音乐我感觉力度不够——谷子地出现医院之前,战争场景的尾声。当战斗结束,镜头扫过横尸遍野,血肉模糊的战场时,此时的音乐可以在气势上达到一个小高潮,不需要多长,只需要十秒钟左右,之前的战斗过程是残酷压抑的,此时可以用音乐让观众的情绪得以释放,让听觉上美感,冲淡视觉上的血腥,然后音乐立刻收声,同时镜头进入文字介绍,然后切换到战争结束,谷子地在医院的场景。另外,我个人认为影片音乐的最高潮应该在这两处

一,指导员拉响炸药包埋葬自己及其它阵亡战士,随后,谷子地单枪匹马与敌军坦克同时开火对决的那一组场景。

二,电影即将结束前,谷子地拿着火把出征时注视着镜头,然后转过身默默跟随队伍跑向远方。

这一刻音乐应该伴随着强大的气势突然结束,随后,当镜头转到谷子地身世的文字介绍时,音乐应该完全静止,与先前的气势形成反差,当结束字幕出现时,应该以主题旋律的小号独奏作为尾声音乐的开始,情绪一步一步上升,最后引出大型管弦乐团的群奏。我希望王黎光先生能在音乐的气势再增强一些,让不同音乐片断气势与情绪的反差更大些。

当然,任何一位曲作者的感觉都是主观的,只有口味的不同,没有对与错,何况最后还得等导演点头才行。再次向王黎光先生致敬。

总的来说《集结号》算是我目前看过的国产战争片中最好的一部,但我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一部足以让人反思的战争片,能让人们抛开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在人性之美上达成共识,能够让人忘记党派,以一客观包容的姿态去反思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去反思的东西,共产党的士兵也罢 ,国民党的军人也好,一红一蓝,扒光战袍,都是黄的。

最后就用他们自己的话来结束此博吧——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 不过我想再加一句——无论是人民解放军还是国民革命军。
(写于2007年12月31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