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0日星期六

《汉口城-开场曲》

《汉口城-开场曲》
‘The Town of Han Kou - Opening’

作曲,编配,混音:陈晨
MIDI工程: 陈晨 梁敬辉
键盘/合成器演奏: 梁敬辉

我常常生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任凭情感和思绪驰骋,我非常享受此过程,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一些朋友发现我无意识的喃喃自语。对我而言,在自我虚构世界中的放荡不羁和在现实世界中保持与他人的距离是创作的支柱。《汉口城》便是这么一个被我胡思乱想捣鼓出来的东西-一部仅仅浮现在我脑海中的电影,时间定位我还没想好,不过肯定不是现代。

为什么取名叫《汉口城》?


第一,如果叫“武汉城”听起来极度不爽;


第二,这部电影所表达的是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在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普通百姓所展示出的超强适应力和韧性以及在这种适应力和韧性背后自我意识的丧失。在电影的中后期将着重刻画人们在自我意识丧失的同时对友谊,情爱的需求和在恶劣生存环境下有意无意表现出的幽默感。以超强适应力和韧性,挣扎求生的男主人公在电影中后期,为得到爱慕以久的女人,开始尽其所能挖掘自身价值,但只可惜生在一个扭曲踏贱人性的低级社会,他最终死在寻觅自身价值的路上,死得一点不悲壮,女人也没过多伤心,擦干眼泪很快嫁了人,因为女儿身给了男主人公,所以黄花落叶般的胡乱嫁了一个脑子有点傻,但特别能吃苦干活的男人,之后养了几个崽子。长江之水滚滚流,江上捕鱼者和运客船夫照常日出而作,日落而寝,江岸边的垃圾依旧堆积如山,随波荡漾。


汉口这地方特别能体现我想表达的“恶劣环境”与“百姓生活”。


第三,如果我只取名为《汉口》,很多外地朋友,特别是马来西亚的华人同胞们便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汉口”为何物,以为我在描绘某种口腔疾病。


我于1982年7月24日(暗示:我过生日时要寄东西)出生于汉口的协和医院,在武汉一直呆到17岁,我的个性和人生观在此成形,所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我了解这个城市。


我把电影的情节放在脑海中,闭上眼根据想像配乐,这段开场曲并没什么特别,就是在电影刚刚开始出现字幕时所播放的音乐。字幕与情节不同时进行,只是在字幕间隙穿插几个唯美的镜头-用唯美的画片展示恶劣的环境。音乐描写的是日出;码头;江上的浪花;撒网的渔民;纵横交错的街道;人们一闪而过的面孔,欢乐和痛苦的瞬间;最终一切恢复平静,一切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梁兄演绎了其中的钢琴独奏,尽管这段钢琴并无太多技巧上的挑战,但老梁仍然练习了很长时间,仅仅是为了捕捉其中的情绪。为了省时,我写完一段就递给他练一段,最后从头到尾录音。在编写中最大的困难是中国旋律与西方配乐手法的结合,如何使和声与旋律听上去平衡与协调占用了我最长的时间。当然这段音乐也有不少不足,之后我会修改。今天把这段曲子拿给学校的老师们提意见,有几条值得采纳,而且和我认为的一致,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昨天用E-mail把这段曲子发给了一些朋友和同行们听,希望他们喜欢。另外我正在物色合适的网络空间,很快本博客就能实现下载功能了,吼吼吼!

这部作品我会尽力写下去。


写给同行们的:

制作设备清单:

硬件
电脑: 苹果power book G4, 内存512M
音序器及混音平台: Logic Pro 7.1
主控键盘: Roland Fantom X8
音频卡: RME FireFace 800
监听设备: KRK 近场5寸音箱、AKG K271型耳机

音源/音色
钢琴: Synthogy Ivory – YAMAHA studio
背景氛围: Spectrasonics Atmosphere
打击乐器: Roland Fantom自带GM2 studio 和 Orchestra
(碰铃,康加鼓,定音鼓,吊钗)
弦乐: Roland Fantom自带Strings Ensemble
中,大提琴拨弓:Vienna OUPUS 1

后期处理
压限器: Logic pro - Compressor
混响器: Logic pro - GoldVerb , Platinum Verb
母带处理:Logic pro - Multipressor

没有评论: